<tbody id="7bd9h"><noscript id="7bd9h"></noscript></tbody>
    1. <th id="7bd9h"></th>
      <s id="7bd9h"><object id="7bd9h"></object></s>
      首頁 中國改革論壇網 論壇網-專家觀點 遲福林

      遲福林: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的智庫作用,共繪下一個十年的藍圖畫卷

      時間:2023-10-20 12:00 來源:南方財經

      “10年來的實踐證明,共建‘一帶一路’為不確定性加大的世界注入了關鍵且重要的確定性,為推動全球經濟再平衡、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注入新的動力。”10月17日的“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全體大會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楊睿代表該院院長遲福林作書面發言時表示。

      遲福林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中改院倡議并發起成立RCEP智庫聯盟、海南自由貿易港-東盟智庫聯盟,連續若干年成為中日韓合作對話的中方牽頭單位,廣泛開展智庫人文交流活動。中改院愿意發揮智庫作用,與各方合力共繪“一帶一路”下一個十年的藍圖畫卷。

      2023年10月17-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期間,“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全體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國際前政要、智庫機構代表、知名學者等,從不同維度為共建“一帶一路”出謀劃策、添磚加瓦,書寫國家互利共贏、人民相知相親、文明互學互鑒的絲路時代新篇。

      藍色經濟潛力巨大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發展與沖突將成為全球面臨著的突出矛盾,全球經濟格局將持續深刻復雜變化。面對錯綜復雜的大環境,如何把“一帶一路”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

      遲福林建議,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面對全球地緣政治的深刻復雜變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既要繼續做好“一帶”,也要著力加大“一路”的建設力度。

      南海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因此從中長期來看,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有助于把中國和南海沿岸國打造成“命運共同體”。事實上,早在2016年,在“南海仲裁案”等鬧劇全盤否定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特定背景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就已提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的戰略構想。

      遲福林表示,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旨在以海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依托,以自由貿易和區域開放合作為主題,以海洋經濟和產業合作為重點,構建開放型區域經濟合作網絡,打造泛南海地區命運共同體。就當前而言,這是中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戰略選擇。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藍色經濟是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中之重。遲福林認為,藍色經濟有著巨大潛力和空間,可以從四個方面推動:一是以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合作應對全球海洋生態危機;二是以共建藍色產業鏈供應鏈為主線促進海洋資源合作開發;三是深化海洋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四是強化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統籌職能。

      遲福林還認為,可以通過三個方面盡快建立以產業為基礎的多層次的泛南海人文交流機制。一是以旅游合作、勞務合作為先導促進泛南海的人文交流;二是深化泛南海文化領域合作;三是以加快建立漁民民間交流機制為重點的合作交流;四是加強多形式青年交流,推動青年一代的互信互認。

      全面推進RCEP實施進程

      作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RCEP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之一。RCEP正式生效一年多來,釋放了區域內經濟增長紅利,是共建“一帶一路”在亞太地區不斷深化經貿合作的重要體現。如何繼續充分釋放RCEP紅利,將成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所在。

      對此,遲福林表示,首先要全面實施RCEP相關承諾。一是中日韓等國有條件縮短過渡期關稅減讓承諾,盡快建立以中日韓為重點的RCEP共同大市場;二是盡快出臺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提前落實包括專業服務、計算機服務未來開放承諾;三是推動中日韓等國在RCEP框架下的自由貿易進程,并由此促進RCEP開放水平的提升。

      其次要實施一批引導企業深度參與RCEP合作的專項行動。一是強化政府引導與服務,支持企業充分利用RCEP規則開展RCEP區域布局;二是以RCEP能力建設為重點強化對企業的配套服務,提升企業對RCEP規則的利用能力。

      最后,要積極參與RCEP治理機制和組織體系建設。一是盡快協商合作推動成立RCEP秘書處;二是積極參與RCEP聯合委員會及四個專業委員會的組建,并主動派員擔任領導職位;三是吸引域內外相關國家或經濟體加入RCEP。

      需提高中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思想溝通與文化交流。在這方面,中國與共建國家的智庫的角色至關重要。遲福林強調,應發揮智庫在開展國際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建設智庫聯盟和國際合作網絡,支持相關智庫積極搭建“一帶一路”政策互鑒平臺、政商溝通平臺、學術交流平臺,開展多層次人文交流。

      當今時代,大國博弈加劇帶來輿論格局變化,面對面交流的需求日益迫切。遲福林認為,需支持智庫走出去、積極發聲。建議中國政府加大對智庫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支持國內智庫設立國外分支機構、開展合作研究與人員交流、組織能力建設等,提高中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增進了解和互信。

      他還建議,支持智庫建立多種形式的研究基金,更好地開展共建“一帶一路”的相關活動。

      首頁
      相關
      頂部